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为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要“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守正为本,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党的“二十大”报告开篇明确了本次大会的主题,“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赫然在列。守正才能保持正确方向,创新才能引领时代发展。报告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五点内涵表述中指出,“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对文化领域的守正创新提出了明确要求。“守正创新”是新时代文化艺术创作、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但仍然要看到,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存在不少挑战”,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坚持正确文化方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针对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衡量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总书记指出“最重要的不是看经济效益,而是看能不能提供更多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需要能“陶冶心灵”“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要坚决抵制低俗、庸俗、恶俗的“三俗”文化产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就是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守正”的前提下不断创新。
创新驱动,强化文化产业发展核心动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我国各领域创新发展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要求。此外,在文化发展部分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于文化产业发展来说,“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词。从1994年澳大利亚首先提出“创意立国”理念,到1997年英国布莱尔政府在国家层面推动“创意产业”发展,再到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个历程,2004年至2018年中国文化产业统计口径发生了3次变化,都体现了文化产业融合创新的发展历程。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要通过内容、技术、产品、服务、模式等方面的创新,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在年轻人心中不断迸发新的生命力。积极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扩大数字文化产品供给,在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上发力,推动科技创新成为提升文化产业发展质量的核心动能。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及时捕捉公众文化消费的心理、习惯,推动文化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探索文化产品“个性化+批量化”智能创作生产模式,提高文化产品市场竞争力,扩大文化产品市场规模。创新归根到底依靠的是人才,要加强文化产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培养更多文化产业领军人才、创新创意人才,提升人才创新能力,增强文化产业内生力。
推动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篇章特别指出,“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重大产业项目是发展的源头活水,是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内容,是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各地纷纷把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作为稳投资的“强引擎”、促产业增长的“压舱石”。例如,河北省对全省130个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重点项目实施包联,提高项目落地投产率和实际完成投资率。广西实施重大项目动态跟踪服务,对重大项目进行年度结转,对项目建设实行月报制度和动态管理。在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定期持续影响下,各地应以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为牵引,坚持把重大项目作为应对不确定性的关键之举。狠抓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的谋划、调度,建立重点推进项目库,开辟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全力保障重大项目的资金、土地、人才等资源要素需求,提升项目审批效率,破解“堵点”“卡点”。作为文化产业项目的重中之重,要支持建设具有特色产业定位、良好产业生态和服务体系的文化产业园区,依托园区搭建文化产业项目平台,发挥园区对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要发展产业、壮大经济,更要激活文化、提振精神,繁荣兴盛农村文化。文化振兴乡村不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而且对于乡村组织振兴、生态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具有重要引领和推动作用。从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已经过了五年时间,五年来,各地充分挖掘当地优秀的农耕文化、非遗文化、民俗文化等乡村文化,开发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提升乡村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水平,为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作出重要贡献。今后,在持续做好、做强乡村生态旅游基础上,深度挖掘乡村特色文化资源,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积极发展创意农产品、特色纪念品等外向型农业,以创意提升休闲农业产业链各环节功能和发展空间,全面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培育创意农产品品牌。提升乡村特色工艺美术产业、传统文化制造业发展水平,提高创意设计和经营管理能力,实现规模化经营。
加快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全面绿色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第四次绿色工业革命到来,未来经济发展必然以绿色经济为主导。从文化产业生产过程、产品、服务角度来看,发展绿色经济就是要发展低碳经济,推进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注重原材料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以文化用品制造、工艺美术品制造、文化装备生产等为代表的文化制造业,要推动生产方式数字化、低碳化转型,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材料应用,赋能绿色制造。从文化产业资源保护和利用角度来看,发展绿色经济就是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做好生态文化旅游文章,打通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通道,创新生态惠民新模式。从文化消费角度来看,发展绿色经济就是要建立绿色的生活消费方式,特别要提升旅游者文明、绿色消费意识,引导和促进文明旅游行为,让绿色文旅消费蔚然成风。
促进文化和旅游贸易,助力贸易强国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必定要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一方面我们要会创作、善于创作,文化产品和服务要契合消费者所在国家的话语体系,要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各级政府要积极作为、主动作为,要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打造平台、营造环境、提供服务。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2021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2009年至2021年,我国文化服务进出口快速增长,文化服务进出口规模由177亿美元增长至1244亿美元,2021年文化服务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千亿美元。今年7月,为推动外贸保稳提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文化和旅游部、商务部启动新一批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申报工作。文化和旅游贸易发展基础较好的地方可积极申请建设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结合地方特色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需求,打造区域文化和旅游贸易的专业服务平台,探索建设本地及海外文化和旅游贸易促进中心、境外文化和旅游贸易合作区、海外仓等贸易服务平台,健全文化和旅游贸易政策支持体系,发挥基地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未来,要深化文化领域改革开放,积极探索高水平开放路径,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挖掘文化贸易发展潜力,重点发展数字文化、出版物和版权、广播影视节目、文艺精品、中华特色文化、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领域。开拓重点市场,推进市场多元化,优化国际市场布局。推动装备制造等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文化产品出口,推动大型成套设备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培育文化对外贸易新业态、新模式。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作者曾繁文,系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
编辑:保利文化党群工作部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版权所有:保利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1号新保利大厦25A 电 话:(010)64082666 邮 箱:blwh@polyculture.com.cn
传 真:(010)64082662 邮 编:100010 京ICP备0501412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5869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二分 SEO标签
版权所有:保利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1号新保利大厦11层 电 话:(010)64082666 邮 箱:blwh@polyculture.com.cn
传 真:(010)64082662 邮 编:100010 京ICP备0501412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5869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二分 SEO标签 点击查看营业执照
关注公众号